云与饿

此篇内容最初是在2022年三月份的某架飞机上写成,那时候在上高三,所以这种虚无的幻想和某种精神内核竟是原生性的嘛。 我偏爱舷窗边的位置,只为捕捉暮色与云层的密谋。暮光在天际线点燃,云朵的军团在下方无声地翻涌、堆叠、溃散。它们边缘熔金,底部却沉淀着铁灰的阴郁。 机翼之下,云海翻滚,如同大地所有未能言说的念头在无声...

阅读更多

主语逃亡事件

发现在写东西的时候会尽可能避免使用“我”这个字,想知道为什么。 似乎是习惯性的省略第一人称的主语,在描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时也会尽量使用“作者本人”或者“笔者”来代替,是在逃避嘛?还是在寻找某种更客观的叙述方式? 这种语言上的抽离,想来是一道心理堤坝。 人一开口便已踏入了符号的囚牢,语言本就是一道隔开“本真...

阅读更多

殘酷物語

在古希腊,“正剧”,也就是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 尚未摆脱蒙昧的人们仍然囿于神灵的阴影之下,所以无论多么强大的英雄都无法摆脱既定的命运,命运,神力,和更多的无法违抗的什么东西, 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庄严宏大的悲剧们。作为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在这由神谕与必然性编织的宏大图景前, 在这种...

阅读更多

不可证伪

之前居然还写过这些东西x 总之先都收录下来算了 价值被定义为凝结在一般商品中的人类无差别劳动,然后定义了劳动价值论,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剩余价值论。 为了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却要将价值实体化,价值可以被衡量被计算;然而价值应该来源于人的主观判断, 在不同的时期同样的实体的价值又因为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文化的变化而...

阅读更多

《挪》与孤独与其他

You better let somebody love you, before it's too late 2016年,我第一次完整地读了《挪威的森林》 现在对于此书,印象最深的除了“像喜欢春天的熊”,反倒是 三十七岁的渡边彻在雾中降落的这一段。 大概是因为我也曾几次孤身一人降落在某个熟悉或者陌生的机场,在...

阅读更多

虚幻之渊

记录一些有趣的梦x话说难道是看了《漩涡》才会做这种梦? 教学楼幽长的走廊里,一个身影攫住了我。她个子不高,微卷的短发像一团深秋的薄雾。我不由自主地跟随,踏入一间陌生的教室,空气里悬浮着未名的课程。 在她身后落座,仿佛沉入一片寂静的深潭。 讲台之上,老师的声音开始了坠落——当他提及克尔凯郭尔,那嗓音便从那名为“...

阅读更多

害怕死亡,更害怕衰老

虽然还很遥远,但我想有必要写点什么。以便日后再看还能明白当时的心境。 作为中年人感受到的诸多压力,但主要还是来源于日渐衰老的父母和其健康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家庭压力。 无后代的死亡意味着没有延续,所以没有人能以某种传统/共同体来延续/缓解这种终结感,并且也没有家庭成员来衡量和评估社会贡献, 这算是由社会结构/上层叙...

阅读更多